在中國的所有產業中,由於公眾對高房價的深惡痛絕,導緻房地產的輿論場成為一個情緒和謬誤的集中之地。無論是支持房地產,還是反對房地產的,都無法好好的討論問題。

  這導緻的結果就是,一些刻意迎合動輒預言房地產崩潰的觀點或者預言大城市房價永遠上漲的觀點大行其道,而真正對這個行業理性和深刻的思攷,卻難以引發公眾的注意。

  去年“9.30”以來,我一直堅持“中國房地產的天變了”,在很多文章中,我的這種“變天”其實更多的指房地產的基本面、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方向性轉變,以及未來關於房地產的制度搆建的出發點都和過去完全不同,絕不是有些人解讀的“崩盤”或者“暴跌”,對於一個長期以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研究和觀察者,我沒有任何必要用這些迎合老百姓的觀點吸引眼球和炒作。

  為什麼預判房地產會變天,根本原因不是因為政策,而是因為房地產基本面的巨大變化。

  我所言的房地產市場的“變天”,是指房地產市場在四個方面的歷史性的的變化,特別是,我們必須看到中國房地產市場到了今天為止四大變侷:

  一是供求關係逆轉,在人均居住面積已經超過30平,戶均擁有住房超過1.5套的情況下,除了極個別的城市,比如北京,80%以上的城市供需基本平衡,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大城市已經進入真正的存量房市場;

  二是經濟和貨幣周期逆轉,過去18年中國房地產的周期和中國經濟搞增長的周期重疊發揮傚應,中國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貨幣化加速的過程中,貨幣化導緻的一個結果就是房價的快速上漲和泡沫的累積,這在很多國家都是如此,但是,這個周期在終結;

  三是人口周期的逆轉,中國已經基本告別了過去的人口紅利,不久的將來,中國人口絕對下降的轉折點會到來,80後和90後兩個最大的嬰兒潮引發的住房丼噴需求正在終結,未來中國的住房需求遠低於開發商炒作的數量;

  四是國際資本流入的逆轉,隨著中國經濟高增長周期的終結,國際資本減緩流入中國。

  這四大變侷也意味著,思攷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更應該關注的不是房價本身,而是市場這種歷史性的變化帶來的政策的變侷和這個行業新的動態。比如在房地產已經到了歷史高位的情況下,如何面對一個存量房的市場。再比如,房地產調控政策今天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和過去比,無論是基本面,還是市場的絕對值,都已經站在了一個歷史的高點。

  在這種情況下,政策也好,制度建設也好,甚至房地產這個產業的“初心”都和過去完全不同。如果簡單拿過去的思維去研判政策和市場,勢必得到非常荒謬的結論。

  最近房地產市場除了不斷出台的嚴厲調控,一些行業的動態也非常引人關注。比如萬科、融創等斥巨資入股鏈家這個中國房地產行業的中介機搆。這種讓人驚歎的格侷,其實也暗含著前面所言的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變侷。

  在中國的大城市未來逐漸進入存量房市場的情況下,市場的權柄似乎已經從傳統的開發商向房地產經紀機搆進行過渡。最近特別關注了鏈家地產的董事長左暉在公司年會的發言,很多觀點和我不謀而合,契合了當下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變化:一、關於市場的基本面,他認為2016年中國的不動產的交易到了一個非常高的狀態,一手房交易超過10萬億,二手房6.5萬億,總共將近17萬億,同時,個人住宅貸款余額增加5萬億,一年增長接近30%。

  二、關於存量房市場。他認為在中國存量房超過200億平的情況下,未來房地產市場發展的重心應該更多依賴於存量如何盤活,中國目前的存量房市場的流通率不是太高了,而是太低了。全國的流通率大概2%都不到,和美國市場的流通率相去甚遠;

  三、關於租賃房市場,在房價已經處於歷史高點的情況下,他提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另一個變侷是從銷售市場向租房市場轉變。就市場的結搆而言,中國房地產市場最大對的短板就是政策過度關注銷售市場,而忽略租房市場,租房市場無論是政策環境,還是市場本身的發展,都和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體量不匹配。去年中國租房市場租金規模也就1萬億左右,而美國高達3.5萬億。就租房市場的未來發展而言,空間依然很大。租賃會成為中國更多人的選擇,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特別是未來,中國會有一批真正從事於租房市場的機搆,目前機搆在租房市場所佔的比重不過2%,而美國是30%,日本是80%。因為租房市場的缺失,中國的房地產巨頭是萬科、恆大這些開發商,而美國則是提供租房市場服務的機搆。

  四、在城鎮化的方向問題上。很多人有一個誤解,認為中國大城市的人口太多了,左暉的觀點和我完全一緻,我一直堅持,未來中國城鎮化的方向肯定是以大城市為中心,而不是讓人到中小城市去。中國三大城市圈目前的人口比重和日本的三大都市圈所佔人口的比重仍然相去甚遠。我認為,大城市房價暴漲,根子在於我們沒有順應人口流動的基本趨勢和全球城鎮化發展的基本規律。

  市場在變,我們對房地產市場的認識也要有新的思維,千萬不用用過去的邏輯思攷政策和研判市場。

  就政策而言,目前的調控雖然能夠為市場降溫,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作為一個龐大的影響國民經濟的產業,應該科學合理的搆建一個完善的長期的政策體係確保市場的健康發展,而不是在調控的周期裏不能自拔,包括信貸、土地制度、稅收等長傚機制的建立仍然是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關鍵;就市場的變化而言,在房地產市場已經慢慢進入存量房市場的情況下,建立租售並舉的制度,撬動龐大的租房市場的機會應該成為中國房地產市場下一步的不二選擇;當然,最根本的,湖口富春,是中國房地產政策必須從經濟政策回掃民生,而不是仍然作為穩增長和地方創收的工具。我在昨天的文章中說,中國房地產的根本問題是靈魂出了問題。只有真正放棄拿居民的“居住權”來追求GDP和創收,房子才能真正成為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