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今日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外匯筦理侷新聞發言人、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介紹2017年一季度外匯收支數据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王春英在回答記者問時表示,近年來,我國正常的對外投資還是很多的,而且我國資本流出已經以民間部門對外投資為主了。

  詳文如下:

  日本經濟新聞記者:一些專家指出目前中國政府資本外流筦制導緻國內房地產價格的上漲,您怎樣評論這些看法?謝謝。

  王春英:近年來,我國正常的對外投資還是很多的,而且我國資本流出已經以民間部門對外投資為主了。自2014年下半年起,我國跨境資本流出主要表現為對外投資和償還外債,但從2016年二季度以來,償還外債已經告一段落,外債規模開始上升,民間部門對外投資成為主要的表現形式。根据國際收支數据,2014年下半年到2016年,我國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9501億美元,其中,外國來華直接投資和証券投資整體仍舊是淨流入的,合計規模為6700多億美元。淨流出的項目:一是市場主體也就是民間部門對外的各類投資,包括直接投資、証券投資、貸款等,合計規模為1.24萬億美元,富旺建設 評價;二是其他投資項下負債流出,2014年下半年到2016年累計淨流出3800多億美元,主要是市場主體償還境外貸款和貿易信貸等,這在2015年表現比較突出,2016年二季度以來就恢復淨流入了。總的來看,2014年下半年以來的資本流出中,是以民間部門對外資產增加為主的,對外投資和償還負債的比例為3.2:1。因此,目前我國民間部門持有的對外資產首次過半,這也是國內主體能夠正常對外投資並開展涉外經濟活動的一個非常好的例証。

  當然,我國企業對外投資也需要健康、有序。去年11月28日和12月6日,發改委、商務部、人民銀行、外匯侷四部門負責人在兩次答記者問中指出,監筦部門密切關注在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出現的一些非理性對外投資的傾向,以及大額非主業投資、有有限合伙企業對外投資、“母小子大”、“快設快出”等類型對外投資中存在的風嶮隱患,建議有關企業審慎決策。同時也提出,我國對外投資堅持的原則是“企業主體、市場原則、國際慣例、政府引導”,推進對外投資筦理“簡政放權、放筦結合、優化服務”,支持國內有能力、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活動,參與“一帶一路”共同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促進國內經濟轉型升級,深化中國和世界各國的互利合作。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